close
網路好康分享樂之本事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

金石堂網路最大書店,好康分享,好書推薦,國內外精選好書,玩具精品,動漫模型,

服飾鞋包穿搭必備,時尚精品,品牌手錶等等的第一手好康資訊~都在小編的好康分享裡喔~~~

小弟最近再幫朋友找樂之本事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,經過比價後決定到"金石堂網路書店"這裡買,東西好,客服態度棒

有問題處理不囉嗦~~~一開始以為"金石堂網路書店"是只有賣書而已,逛過他們的網站後發現,規模其實不輸各大網路商城

有各式各樣的好物喔,玩具模型,動漫商品,日常生活用品通通都有,而且價格比較親民哦~~~~建議各位朋友可以多來金石堂網路書店逛逛比較,可以挖到不錯的好康喔





商品網址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《樂之本事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》






      愛和音樂是最美的同義詞消費新趨勢



      穿越古典樂的迷思高牆



      你將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主題曲







      焦元溥繼《聽見蕭邦》後,睽違四年新作 ──《樂之本事》



      〈〈張懸設計統籌〉〉



      書衣雙封面,附音樂家年表







      以迷人故事和美好文字解答千奇百問,使你「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」的古典音樂入門指南!



      其中包括:古典樂的定義和討論、品味樂曲的態度與方法、錄音與現場演出的差別、不可不知的音樂小常識、古典音樂簡史,以及無比實用的音樂會注意事項、選座?考乃至聆賞進階之道。



      筆調輕鬆而內容詳盡,穿插音樂名家故事之餘,更從文學、攝影等諸多面向旁徵博引,讓你以經典混搭時尚,在藝術思考脈絡上融會貫通,一次解決對於古典音樂想愛又不敢愛的掙扎與矛盾!








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
        焦元溥好書推薦







        1978年生於台北。不務正業的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、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,也是不誤正業的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,倫敦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, London)音樂學博士。







        自15歲起發表樂評、論述與散文,作品涵蓋樂曲研究、詮釋討論、技巧解析、音樂家訪問、國際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。著有樂評選集《經典CD縱橫觀》系列三書(聯經,2005)、《莫札特音樂CD評鑑》(聯經,2006)、《遊藝黑白:世界鋼琴家訪問錄》(聯經,2007;日文版首冊於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發行)、專欄選集《樂來樂想》(聯經,2008)與《聽見蕭邦》(聯經,2010)。







        文字創作之外,焦元溥也擔任國家交響樂團「焦點講座」策劃,「20×10蕭邦音樂節」和「Debussy Touch鋼琴音樂節」藝術總監,台中Classical古典音樂台FM 97.7和Taipei Bravo FM 91.3電台「焦點音樂」和「NSO Live雲端音樂廳」廣播主持人,前者獲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獎(2013)。







        延伸閱讀



        《聽見蕭邦》



        《樂來樂想》



        《遊藝黑白:世界鋼琴家訪問錄》(上)、(下)



        《莫札特音樂金石堂好書開箱CD評鑑》



        《經典CD縱橫觀》系列三書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樂之本事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


      • 前言莫忘初衷



        第一章為什麼聽古典音樂?



        是的,音樂很難懂/一定要「學音樂」才能欣賞古典音樂?



        音樂中,最重要的並不在音符裡/學音樂的方式不只一種



        潛移默化的力量/每個人都可以聽古典音樂?



        來自南美的音樂奇蹟/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?







        第二章什麼是古典音樂



        如果要為「古典音樂」下定義....../新舊可口可樂的故事



        從歷史看Classical Music/「古典樂派」其實不見得「古典」,「古典音樂」也不見得「古」



        「經典」的意義隨時間變動/卡爾維諾的「經典」定義/「經典」的豐厚與縱深



        有所謂的「經典名曲曲單」嗎?/不聽古典音樂有關係嗎?







        第三章現場演出二三事



        「回不去了」:錄音技術改變世界/為什麼要聽現場演出?



        音樂演出,「空間因素」也很重要/不只要聽,還要看



        就是要你看得見卻聽不到/對演出的期待:現場會聽到什麼?



        協奏曲與歌劇的實際音量比例/錯音究竟有多重要?



        不可預料的現場/音樂表演是舞台藝術



        演奏者該背譜嗎?/讓我們現場見







        第四章音樂會生存之道



        聲音與位置/挑選座位參考



        音樂會有禮儀要遵守嗎?/聽音樂會該怎麼穿?



        演出進行中,請當安靜的聽眾/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告訴我們......



        從僕役到藝術家/安靜聽音樂/尊重藝術創作、維護作品呈現



        參與比掌聲更重要/獻花,但別踏上舞台



        喝采、安可與簽名/安可的藝術



        再說一次:將心比心/「預習」真的必要嗎?



        別怕「聽不懂」/不懂,並不表示不能欣賞



        不懂,其實沒有關係/音樂,就是用來聽的







        第五章簡談西方古典音樂史



        天才與大師所建構的音樂史/被忽略的時代/文藝復興和巴洛克:前後不同的美學價值



        西方古典音樂史摘要/奇形怪狀的珍珠/古典時期的來臨



        「週期式」音樂句法與變化豐富的情感/古典時期的改革與開創



        古典與浪漫,其實延續多過對立/巨人的身影、影響的焦慮



        從歌劇到樂劇/巨人再現:華格納與李斯特的影響/印象派的新天地



        布拉姆斯與國民樂派/「後發先至」的俄羅斯/個人特質與名人技



        調性解離與世紀末美學/新古典主義 vs.十二音列/二十世紀的多元面貌



        通俗音樂也能成為經典/美國音樂家進入國際舞台/當代音樂的面貌



        歷史的重要與限制/再談「經典」與「經典作曲家」







        第六章古典音樂小知識



        獨奏會的藝術/繽紛燦爛的室內樂



        刺激非常的協奏曲/豐富精妙的管弦天地



        樂器的分類原則/博大精深的管弦樂寫作/聲樂:人類與生俱來的樂器



        指揮在做什麼?/樂團首席之舉足輕重/音樂知識不等於音樂







        第七章詮釋的藝術



        作曲家沒寫出來的音樂/作曲家無法壟斷對自己作品的解釋



        詮釋必須有所本/詮釋隨著了解而深刻



        解放想像力/歷史錄音與考古現金回饋點我了解演奏



        欣賞音樂,也欣賞演奏家的詮釋







        第八章入門之後的進階之道



        聽音樂別只聽選曲/欣賞音樂,請專注/聽自己沒聽過、不熟悉的曲目與作曲家



        不要預設立場/別排斥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/增進音樂之外的知識



        體會作曲家所屬的文化與風土/找到自己的觀點與聲音



        擁抱世界,也要支持故鄉/為何學習古典樂?/千山萬水,莫忘本心







        結語在音樂中找到自己



        附錄/CD曲目解說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前言莫忘初衷



      不是沒想過要寫,但真來了邀約,還是遲疑了。



      「我們真的需要另一本古典音樂入門書嗎?」



      思考很久,最終還是 說服自己:就像外文經典永遠需要新翻譯,入門書當然也是多多益善。畢竟怎麼聽、怎麼看,這道理背後是理性也是感性,是知識也是經驗。作者的個性閱歷不同, 關心議題不同,切入角度自也各異。這本書希望讓讀者了解古典音樂究竟是「怎麼一回事」,也獲得欣賞音樂、品評思考的「能力與功夫」,是「音樂本事」也是 「聆樂本事」,更希望讀者能夠從音樂中得到快樂,使「樂」(ㄩㄝˋ)之本事成為「樂」(ㄌㄜˋ)之本事-這會太貪心了嗎?至少,我是真誠這樣期待的。



      也 因為賞樂之道出於知識和經驗,這本書自然充滿了故事,而且是個人故事。這其實也是作者下筆的私心理由:趁著記憶還鮮明,把那些曾經深深影響觸動我的人與 事,用文字刻錄下來。本書所收錄的二十三段音樂也是如此。它們既呈現具體而微的音樂史,也都是我喜愛且聽過現場演出的樂曲,甚至肩負教學功能,為讀者示範 如何解析曲式(詳見附錄曲目解說)。從選段、挑版本到編輯,這幾個月少說也聽了這些作品三、四十遍,但出乎意料,自己居然沒有疲倦之感,甚至還能從中獲得 新想法與新感動。「原來,我是這樣愛著音樂呀!」-哎,白紙黑字寫下如此告白,實在很難為情,可大概也只有這句話,才能總結現在的感受。



      不過,入 門書終究不同於其他著作,無論作者偏好為何,總是有些內容必須交代,對寫作要求其實更嚴苛。感謝編輯的創意:本書書衣打開就是作曲家年代表。文中提到的專 有名詞或延伸知識,將另置於小方塊中解釋。建議對照音樂一起閱讀的段落,也都會在旁標出CD軌數。此外,由於入門書最在乎是否易讀好懂,於是就有一干苦主 被我用文章轟炸:感謝惠品、永健、芩雯、盈志、崇凱、梓評、嘉澤、晴舫、幾米、阿鯨、哲青和松季充當白老鼠,不厭其煩地看完書稿並給了寶貴意見。如果這本 書順朗可讀,都得感謝他們以及芳瑜和榮慶兩位編輯的協助,好春與王金喵的設計與排版。當然,若有什麼問題,現在大家也知道該找誰抱怨了(咦?)。在寫作期 間,感謝好心朋友的支持鼓勵和壞心朋友的鞭笞戳刺,沒有你們,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多麼懶惰而缺乏紀律,卻又總是享受任性與耍賴的奢侈。



      本書部 分內容之前曾在報章雜誌上發表,特別感謝《聯合晚報》的晶文、麗華、樹衡,《南方周末報》的軍劍,《聯合報》副刊的德俊,以及《典藏投資》與《今周刊》的 諸多編輯。感謝國家交響樂團、台中古典音樂台、Taipei Bravo電台、新象、傳大、亞藝、鵬博、兩廳院等單位,讓許多美好經驗與學習成為可能。感謝環球唱片傅慶良的幫助,從《聽見蕭邦》到《樂之本事》,總是 不辭勞苦地為讀者打造出最好的CD。當然還要感謝聯經,一直支持古典音樂,更給予完全沒有限制的寫作空間。



      也是不得不感謝的,則是這次的設計統籌 張懸小姐(顯示為相當見外)。既然她自己要跳下來製作,我當然也沒有拒絕的可能(馬上撇清)。只是怎麼也沒有料到,這段期間也是我們兄妹最忙亂緊張的日 子,家事與工作糾纏錯綜,壓力如影隨形,無一刻不心煩。若非題材是古典音樂,我們簡直無法堅持下去。



      可回頭想想,這難道不正是張懸之所以擔任設計,我之所以寫作這本書的初衷?



      如 果你對古典音樂有興趣,或準備想要進一步了解它,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協助;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沒有興趣,這本書有豐富的故事和知識,翻翻看看,或許也能觸類 旁通;如果你已經浸淫或學習古典音樂多年,那麼,願這本書能讓你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,想起每一個與美好感動相逢的當下。無論人生可以多荒謬,世界可以 多歪斜,有些事,永遠值得你放在心上,用自己最堅定頑強的意志,溫柔又執拗地守護。



      希望你喜歡這本書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第一章?為什麼聽古典音樂?
      「古典音樂好難懂!」
      談到古典音樂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,或說刻板印象,就是認為那真是艱深困難的東西。也因為艱深困難,多數人又畏苦怕難,結果就是能逃就逃,或覺得那根本是自己不可能懂,也不會想要親近的藝術。
      我當然不會這樣想,也努力打破如此觀點。因此當我聽到連世界級的演奏大師都作如是觀的時候,還真的嚇到了。
      是的,音樂很難懂
      2013年十一月,睽違多年的匈牙利鋼琴名家、指揮家瓦薩里(Tamas Vasary,1933-)再度來台演出。聊到聽音樂,他不但不像我總是強調「唉呀,古典音樂其實沒有那麼困難」,反而認為欣賞音樂一點都不容易──
      欣賞音樂當然困難,因為你必須運用記憶。如果你聽到第二小節就忘了第一小節,那你根本不可能欣賞這首樂曲。音樂不像繪畫、雕塑或建築,看一眼就能盡收眼底,接下來只是品味細節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立刻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眼前這幅畫,但聽音樂就像讀小說,沒聽到最後,其實無法知道整部作品在說什麼。連我自己第一次聽到沒聽過的曲子,常常也會感覺很費勁。因此我一點都不怪年輕人怕聽古典音樂會,因為那確實難啊!
      如此想法,另一位大師也說過。他談的是讀書,另一種沒有辦法「看一眼就盡收眼底」的學問。
      我們不能讀一本書,只能重讀一本書。一個優秀讀者,一個成熟的讀者,一個思路活潑、追求新意的讀者只能是一個「反覆讀者」[…]我們第一次讀一本書的時候,兩眼左右移動,一行接一行,一頁接一頁,又複雜又費勁,還要跟著小說情節轉,出入於不同的時間空間—這一切使我們同藝術欣賞不無隔閡。但是我們在看一幅畫的時候,並不需要按照特別方式來移動眼光,即使這幅畫像一本書一樣有深度、有故事內涵也不必這樣。
      說這話的,是小說大家,《蘿莉塔》作者納博科夫(Vladimir Nabokov,1899-1977)。在其《文學講稿》前言中,納博科夫並沒有低估繪畫、雕塑或建築的藝術與深度,只是強調「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一幅畫的時候,時間因素並沒有介入;然而看書就必須要有時間去熟悉書裡的內容。沒有一種生理器官(像看畫時用眼睛)可以讓我們先把全書一覽無遺,然後再來細細品味其間的細節。」
      瓦薩里說的記憶和納博科夫強調的時間,其實一體兩面。讀書也得靠記憶。你若讀到第二頁就忘了第一頁,那究竟要如何繼續?可小說畢竟有文字;音樂,尤其是古典音樂,卻經常完全抽象,欣賞起來或許也要求更高的能力?既然如此,那就不怪連瓦薩里這樣的大師,都要說欣賞古典音樂其實很難了。
      但聽起來很難,並不表示實際上就是如此。首先,現在正讀著這本書的你,顯然不是第一次讀書。在閱讀本書之前,你已經累積了豐富的閱讀經驗,有自己的閱讀方法,包括面對新書的策略。聆聽能力也是如此。當你接觸一首新作品,幫助你欣賞的必是先前的聆聽經驗與心得,你絕對不是從零開始。若用更科學的方式解釋,那就是你有自己一套處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方法,而且你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記憶,以求欣賞規模更大,更需要整合能力的作品。
      此外,文學家和音樂家何嘗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挑戰?他們當然了解「時間因素」對其作品的重要(音樂其實就是時間的藝術),所以總能提出妙招解決。「一首樂曲,最重要的就是開頭和結尾。」作曲大師布列茲(Pierre Boulez,1925-)說了一個人盡皆知,根本不用他講的道理。但該如何實踐的漂亮,可是不折不扣的考驗。小說也好,樂曲也好,許多作品總能在開頭就緊緊抓住閱聽人的心,就是要你不得不繼續欣賞──「黑爾早就知道,他到達布萊登不到三個鐘頭就知道:那幫人是蓄意要謀殺他的。」看到這樣的開頭,你能夠不接著讀下去嗎?而當你翻開葛林(Graham Gree








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  頁數:312
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
      樂之本事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在這買最好康

      商品網址:









      C96FE399937DE98C
    arrow
    arrow

    esn99gp61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